第189章 吊唁(2)-《关中盗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老妇拦住我,拿了孝衫孝带,直接就套在了我身上,孝带勒的还挺近紧,夹的头发疼。

    林沧海与白老太是同辈,不用带孝。

    来到白老太的灵前,棺材被红绸布挡着,只能看见一个角。

    供桌上手腕粗的白蜡烛火苗跳动,白老太的遗像在烛光下也跟着忽明忽暗,就像在说话一样,透着几分诡异。

    白老太临死之前的场景浮现在我脑海之中,历历在目。

    那个人到底是谁?

    盯着白老太太遗像看了十几秒钟,林沧海额头上青云浮动,片刻之后他上了三根香,鞠躬作揖,一拜二拜再拜。

    我属于晚辈,自然是三叩九拜大礼。

    一旁执酒之人收回酒盅,朗声喊道:“谢!”

    简简单单一个字,其实跟“家属答礼”是一个意思。

    插句题外话,陕西方言可谓是博大精深,很多人可能没注意,如今网络上盛行的“二货”一词,其实就是来源于陕西方言,正解是愣子、街溜子。

    还有,陕西话里面的连读发音也很有意思,比如普通话里面的“人家”一词,连在一起读快点就是“ran”。

    诸如此类,还有很多,不在赘述,有一首歌叫《秦始皇的口音》,感兴趣的可以听一下。

    言归正传,当执酒之人喊出“谢”字的时候,跪在灵堂左右两侧的其他人,包括白若水都回了跪谢礼,只有白若雪跪着没动,用怨毒的眼睛盯着我,恨不能将我生吞活剥,方解心头之恨。

    白老太人脉广大,流水席足足一百桌,这算下来就是一千个人,令人咋舌。

    菜品也是颇有讲究,上桌就是九品十三花,整鸡整鱼,带把肘子,十凉十热,那叫一个体面。

    不过,爷爷在《万墓迷踪》里面说过,白事宜从简办理,大操大办不但会造成铺张浪费,而且杀孽太重,会损了先人的阴德。

    流水席过后,就是所谓的“上烧”了,顾名思义就是让逝者吃阳间的最后一顿饭。

    一声嘹亮的唢呐声响起,白姓族人按照辈分高低跪成一排,一直从灵柩前跪到了白家村外面。

    紧接着十八口吹手敲敲打打,节奏越来越快,一盘一盘的做工精美的烧饭从后到前依次被传递上来。

    这些菜品无论从做工还是用料上面都是极尽奢华,估计比皇帝老儿的御膳还要令人叫绝。

    冬瓜雕的镂空龙凤,还有各种动物花馍,比如仙鹤、金鱼等等,其余山珍海味更是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白老太膝下无有男性儿孙,按照规矩,由一个白家姐妹叔叔辈的同族中年人代为行使长子权利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